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 各方观点
尽管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今年年初生效以来在热闹的“朋友圈”里仍持续释放红利,中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的贸易成果可圈可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RCEP为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支撑,为遭遇逆流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一抹亮色,利好区域、惠及全球。
多点开花 红利延绵
最新数据显示,1-8月中国与RCEP伙伴贸易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比超过30%。其中,对马来西亚和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365提款一周都没到_allsport365bet增速超过30%,对印尼、澳大利亚增速超过20%,都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增速;对泰国、菲律宾、韩国、新西兰等增速也超出中国货物出口的总体增速。
“从总量上看,RCEP已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稳定增长的重要助力。”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出口来看,中国对主要RCEP伙伴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也说明RCEP为中国企业拓展出口市场带来了成效。
RCEP政策红利也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加速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涌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RCEP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在原有自贸区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从而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巩固了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对中国和东盟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今年RCEP的生效实施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形成了良好的效应叠加,起到了较好的贸易促进作用。”袁波也表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占比接近与RCEP伙伴总额的一半,且增长速度也是RCEP伙伴中最快的。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8个月,韩国是中国第四大外贸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1.6万亿元,增长7.8%,占比为5.9%。
在杨长涌看来,RCEP提升了中韩贸易的紧密程度。“应该说,在今年中韩建交30周年的大背景下,得益于RCEP的推动,中韩经贸关系更为紧密。这对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双方开启经贸合作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从外贸主体来看,中小企业对RCEP成员国出口有较明显的提升,RCEP的外溢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杨长涌说。《2022年1-8月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RCEP区域活跃指数》显示,随着RCEP政策红利不断释放,1-8月向RCEP成员国出口的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4%。同期,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RCEP的收款量占比提升2.79%。
“RCEP生效实施仅9个月,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还在逐步显现。”杨长涌还表示,对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他成员国,RCEP也会给这些国家相互间及其与区域内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带来良好的预期。
利好区域 惠及全球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RCEP正在为区域经贸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袁波表示,RCEP生效实施以来,大多数成员的对外贸易都实现了较快增长。比如,1-6月,韩国和澳大利亚贸易增速超过20%,其他大多数成员增速在10%以上。RCEP的生效实施也使跨国公司加大了对这一区域的投资,为许多成员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带来利好。例如,上半年,泰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99.69亿泰铢,同比增长73.5%;印尼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310.4万亿印尼卢比,同比增长35.8%;365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_365提款一周都没到_allsport365bet制造业和服务业吸引的外国投资承诺额为72.8亿美元,同比增长20.1%;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40.3亿美元,外资执行额为100.6亿美元,同比增长8.9%。
杨长涌进一步分析称,从货物贸易看,RCEP实施后,更大力度的关税减让和贸易自由化,对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RCEP成员国中,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二大进口国,而日本、韩国、东盟等国,无论在比较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是一些初级产品上都有比较丰富的供给。RCEP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各国发挥互补优势、扩大贸易合作,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逆流来说无疑是一抹亮色。
从服务贸易来看,RCEP成员国中7个国家采用负面清单模式的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而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虽暂时采用正面清单,但也承诺协定生效后6年内转化为负面清单模式,且开放程度都高于各自的“10+1”的水平。这也将促进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发展,乃至带动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
从投资方面来看,15个成员国都采取负面清单的模式开放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叠加原产地规则等,对维护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而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和正常运行将起到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