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驻海南特派员办事处

        首页>椰岛风情

        来源: 类型:

        转载海南日报:海口首次发现小杓鹬记录 杓鹬虽小“地位”却高

         5月5日,海南观鸟会“鸟友”dima(网名)在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昌明村附近的一处瓜菜地里拍摄到小杓鹬的视频。这是海口首次发现小杓鹬记录。

          小杓鹬属于鸻形目鹬科的涉禽,体长30厘米左右,是体型最小的杓鹬。一般冬季出现在沿海地区,在海南为春季过境鸟。

          dima是如何拍到小杓鹬的?它有什么特殊之处?“杓鹬家族”特征之一是都有着又细又长又弯的嘴喙吗?关于它们的故事又有哪些……我们通过新近记录到的小杓鹬,期待对这一“名字略拗口、嘴衔细长‘弯刀’”的鸟类有更多了解。

          瓜菜地里的发现

          五一假期刚结束,dima带着相机和望远镜在海口长流镇昌明村附近溜达,准备去拍些“老朋友”的照片。

          “去年7月,我发现一大群普通燕鸻在这里繁殖,小宝都长得蛮大了,今年想拍拍普通燕鸻育雏的经过,所以我时不时就来看一下。”dima带着设备到那附近,最初的想法是为了看普通燕鸻有没有来。

          那片红土地里散落着些小西瓜,目前的鸟类不多。

          “一位在菜地干活的大姐还问我在做什么,跟她聊天的时候就看到一只小鸟飞起来了,我看它空中的姿态觉得像是针尾沙锥,等落地后再看,就知道不是了。”当时是傍晚时分,dima用相机拍摄视频记录,时间是18点52分。

          为什么“知道不是”?因为针尾沙锥是有点圆滚滚、比较逗趣的形象,而瓜菜地里这只鸟儿落地后的样子,脖子很长,体态很优美。

          那不是针尾沙锥,但dima也认不出是什么鸟。

          于是,当天晚些时候,dima就将拍摄到的视频截图,发到“海南观鸟会”的微信群中,请大家一同辨认。“小杓鹬?好像是海口新记录啊,发到记录中心吧。”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当时在群里回复说。微信群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瓜菜地里发现的小鸟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卢刚介绍说,小杓鹬在海南的记录很少,只有过两三次左右的记录,在海口更是首次被记录到。

          多音“名字”

          在昌明村附近出现的小杓鹬,在瓜菜地里忽高忽低、忽飞忽停。

          “它大概是初来乍到,很警觉,只要有人走过,距离它并不算近,都会立刻飞走,所以我也就拍到它两次落地后的样子。”dima回忆说。

          在拍摄的视频中,小杓鹬正立在瓜菜地里,机警地摆动着脑袋,左右张望;它身上整体偏褐色的羽毛,和红土地几乎要混为一体,实现“原地隐身”;而一旁散落的小西瓜和堆放的杂草,刚好映衬着它娇小的身形。

          小家伙不仅羞涩警觉,反应也很迅速,稍有动静便会飞离瓜田菜地。

          “最后一次我离小杓鹬大概有二三十米远,正等它慢慢向我这边靠近呢,它背后方向又有人骑电动车过来,便把它惊飞了,我一直用望远镜锁定,希望它绕个圈又回来,可它越飞越远,直到我看不见它。”dima说。

          虽然暂时飞离了瓜菜地,但被拍到的小杓鹬还是引来不少关注。在次日登上报纸版面后,关于它名字中“杓”字的读音还引发了一场讨论。

          “这个字念‘biāo’啊,我一直以为念‘sháo’。”“两种读音都可以”“‘sháo’顺口一点。”“是多音字,但是在鸟类这里一般读‘sháo’。”“不同的读音,可以看出是哪一代的‘鸟友’。”……卢刚说,观鸟界一般都念作‘sháo’。海南观鸟会微信群里的观鸟爱好者们,对“杓”字的读音有不同看法。

          海南观鸟会会长程成表示,虽然在权威的鸟类名录里只有这个“杓”字,没有标注读音,不过一般大家读作“sháo”。

          杓鹬有专属日

          在世界范围内,“杓鹬家族”应得到更多关注。去年4月21日是第一个“世界杓鹬日”,今年这一杓鹬的专属日同期延续。

          据了解,全球曾有8种杓鹬,它们是小杓鹬、极北杓鹬、中杓鹬、毛腿杓鹬、细嘴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长嘴杓鹬。但极北杓鹬和细嘴杓鹬的数量已经锐减。

          《海南东寨港鸟类图鉴》中就记录有中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这三种都是东寨港冬候鸟,都有着细长、略弯的嘴喙,一般会在沿海滩涂、沼泽带、潮间带觅食。”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冯尔辉说。

          其中,中杓鹬属于体型偏小的杓鹬,一般体长约40厘米,嘴喙长通常是头部长的两倍左右,如同其他杓鹬一样挥着一把又长又细的弯刀。它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东西伯利亚和北美北部,迁徙时常见于我国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带。夏季在东寨港,也有少量个体可见。

          白腰杓鹬外形特征和中杓鹬相似,但体型略大,体长约55厘米,嘴喙长通常是头部长的三倍左右。顾名思义,其腰白,飞行时翼下有大片白斑。国内繁殖鸟见于东北地区,冬季会南迁途经我国多数地区,会在长江下游、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越冬。在东寨港属于冬候鸟或过境鸟,比较少见。

          在这三者中,大杓鹬的体型是最大的,其体长约有63厘米,嘴喙长通常是头部长的三倍以上。它繁殖于东北亚地区,冬季南迁远至大洋洲,迁徙时会经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其种群下降威胁不断升级,2017年《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第十二次大会还通过了“大杓鹬行动计划”,呼吁引起更大范围地对大杓鹬的重视和保护行动。

          “杓鹬家族”的其他故事,也希望得到更多关注。


        智能问答